做农业不要轻率批评农民跟风更重要的是怎

2023-3-17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

北京白癜风医院 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C%97%E4%BA%AC%E4%B8%AD%E7%A7%91%E7%99%BD%E7%99%9C%E9%A3%8E%E5%8C%BB%E9%99%A2/9728824?fr=aladdin

常常有人批评,农民做农业,很容易盲目跟风,什么红火做什么。例如,去年猕猴桃价格高涨,就大面积种猕猴桃,今年葡萄好,就砍掉猕猴桃做葡萄。三产体验上也如此,流行什么体验项目,就做什么休闲娱人随风转,风口一过,人流也就没有了。跟风的结果就是掉价滞销,卖不出去,“年年卖菜年年难”,从“蒜你狠”到“蒜你贱”,这轮回的熟悉的一幕,年年在不同的地方,轮回上演!

农民为什么容易跟风?因为种植上,农民不知道选什么,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种什么。

以蔬菜为例,有业内人士说,“现在菜农面临着三座大山,第一是种什么,第二是怎么种,第三是销哪里。”据菜农朋友们反映,当前第二座大山——怎么种,已经不是什么障碍,即使一次不好,第二次也会掌握到方法。当前最核心的问题是:种什么,销哪里。特别是对于种什么,有太多无奈和困难:“我们也不想跟风啊,可是谁能告诉我们该种什么?”

所以有专家说,实际现在种不是很大的问题,卖是很大的问题,很多地方会种不会卖,种得好不一定卖得好,甚至出现卖不了,收割后烂在了地里,有些甚至不收割,因为收割成本会更高。

农民跟风,是因为生产的东西不是市场所真正需要的。但是,要数十年专注于耕种土地的普通农民,又要去学习变化莫测的市场,掌握市场动态,太难太难。

跟风却是很容易的事,因为有成功例子摆在面前,跟着做就可以了,尽管面临的结局常常是失败多于成功。

跟风的结果,导致价格波动很大。价格高时生产者欢天喜地,一哄而上扩大规模,至于品质怎么样不用管,只要能卖出去赚点钱;几年后产能过剩,农产品严重滞销,生产者呼天抢地,痛不欲生,含泪砍树宰猪,又去追那些高价农产品了。周而复始,几家欢乐几家愁,受伤的始终是多数!

据说,这种现象在中药材、果树新品种等方面尤其突出,如前几年的白芨、玉竹、槐米、沃柑、砂糖橘等。等你把高价种苗买回来,几年后产品种植出来后,价格就大幅度下降。前些年跟风种植白芨、黄花槐等中药材、跟风种植砂糖橘、樱桃的,后来都后悔莫及。

其实何止农民跟风?有业内专家说,前些年,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特色产业,政府出资建设了大量温室大棚,免费给老板们种植花卉蔬菜等作物,甚至还给补贴,因此其生产成本很低。为了抢占市场,再以低于市场价销售,使得其他自己投资的农民根本无法与其竞争,反过来把那些适宜地区的优质产品价格拉下来了,最后导致整个行业都不赚钱。前些年北方各地大力发展苹果就是如此,几年一轮的栽树砍树造成了很大浪费!

这些企业,其实也是在跟风。跟风的结果,照样很惨。

所以,新农人做农业,不要轻率批评农民跟风,重要的是怎么避免跟风!

要避免跟风,主要是做好产品选择。怎么选择好产品?

一、做大势的朋友。

大势是什么?大势就是市场,就是时间。

1、市场大势

从市场看,大势是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,我国已进入农产品总量供大于求、亟需供给侧改革的新时代。

来自国家统计局《中国统计年鉴》和蔬菜协会等权威渠道公布的数据显示,年全国水果总产量约2.57亿吨,全国蔬菜产量万吨,一年产能能满足亿人的吃菜需求,人均水平是世界的3倍。

中国蔬菜协会会长薛亮曾说,中国的蔬菜产量有多大?随便举几种最常见的蔬菜:脱水食用菌占世界总产量的95%,菠菜占90%,黄瓜占80%,辣椒占48%……据统计,年,中国共生产蔬菜.72万吨,除去成熟、运输损耗和部分用于加工,平均每人吃掉约.3千克,每人每天吃掉0.42千克……一句话,在化肥农药、设施农业等现代科技的帮助下,我们生产的一般农产品确实太多了!

更严峻的是,水果从年的2.57亿吨到年的2.87亿吨,蔬菜产量年的万吨到年的.6万吨,总量还在逐年增长中。

一边是大路货的蔬菜瓜果数量供大于求,供需不平衡,同质化严重,导致很多农人经营困难。一边却是城市消费者需求升级,用新华社的话说,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已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,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也要向优质、绿色和特色发展,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美味、健康的转变。

从吃饱到吃好吃健康,绿色农业、精品农业和品牌农业已经变成一个潮流。我们新农人一定要跟上这个潮流。选择产品上,要避免随大流跟风种植大路货,如健康食品、特色食品、功能食品、生态农产品等,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。

2、时间大势

时间包括历史、现在和未来。观往知来,从过去看,就可以知道未来。物竞天择,历史已经用千百年,可以帮我们检验很多东西,包括什么地方的人适合吃什么,什么季节适合吃什么样的产品。

市场趋势和更长远的时间结合在一起,返璞归真、做回归健康和生态的农产品,是我们新农人的方向。

二、做土地的朋友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。从植根于当地水土、历史的种养产品中,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。最好还是找当地有长久积淀的产品、老百姓熟悉的产业。尤其是特色种养殖、地方名优农特产、地理标志产品等,有地瓜就怎样做好地瓜,有稻子就怎样种好稻子。

所以大家看到,在不少蔬菜水果因过分追求外形,而导致某些口味逐渐消失的今天,老品种的重新回归,变成一种消费趋势。典型的就是北京的鞭秆红胡萝卜,原本是适合北京本土生长的老物种,长期受北京市民欢迎,却因为根茎较长,生长时往土壤里钻得较深,收获时必须得人工挖成本高,产量还比其他胡萝卜低10%,当年价格又卖不上来,一度被求量不求质的菜农抛弃。但是“绝迹”20、30年后,在市民收入提升后感叹“瓜没有瓜味、菜没有菜味”的今天,又因为它本来的优势,味道浓郁,肉质紧实,更适合炖食和炒食,胡萝卜素含量也比普通胡萝卜高,重新回到了市民的餐桌,而且价格卖到10-15元一斤,还要比普通胡萝卜贵一大截。

三、做自己的朋友

一是做自己兴趣的朋友。兴趣是最好的动力。从庄主最喜欢的某种花草、粮食、果蔬开始找单品。譬如,自己最喜欢吃哪道菜,看哪种鲜花,用哪种植物香水.....就把它打造成主导产品。

种什么,卖什么,体验什么?——这样的话,你会越做越有兴趣,越做越好。为什么?

对你来说,创业和做产品,不再是被动为了谋生,而是一种自觉的乐趣!兴趣,会为产品的打磨、园区的提升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!

二是做自己资源和能力的朋友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上天把你降生在某个地方,某个家庭,你身上总有些资源和能力,是别人不具备的,这就是你的特色资源,是你的核心竞争力。分析自己和家族的硬件软件资源,发掘人无我有、或自己擅长的元素(老建筑、历史、身份、技艺、爱好、在儿时熟悉的生活经历),打造特色产品。

譬如,如果你是豆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,或有一门很好的桂林米粉手艺,或有祖传秘方能做出很好的中草药,那当然不怕别人模仿跟进。

提醒:为了打造新奇特,你当然可以考虑引进新产品和新物种。但是要慎重,不要盲目移植引进,避免水土不服,赔了夫人又折兵!

跟风,是农民在不了解经营知识、不掌握市场动态下,现实和理性的选择,所以,不要轻率批评农民跟风。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选择,避免跟风!

选择好产品之后,就是打造好产品。怎么打造好产品,走出年年“卖菜难”“卖果难”的轮回?图下专栏是目前国内第一套专注于农业和农庄的产品打造专栏,点击购买学习,为农产品提价,为新农人增收!借用一句话,“本专栏的内容是在商学院中绝对学不到的。”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tcxfw.net/wtrlzl/1561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