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援鄂护士的亲情历练拍客张光林

2023-3-12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

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lx_bjzkbdfyy/

年1月25日,农历正月初一中午,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,加入了江苏医疗队南通分队,踏上了援助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征程。

她就是周玲华,ICU病房的女护士,35岁。

她没有传说中天使般的容颜,没有英雄人物“高大全”式的身段,只是一名普通的重症病房的护士;她没有按下手印写下血书的表白,没有不获全胜誓不归还的豪迈;她和许许多多出征的战友一样,夹带着简单的行囊,怀揣着一丝的忐忑,从海安出发,中转南通、奔向武汉。

1

农历29日的晚上,又是周玲华的正常夜班,医院重症科的领导将抽调医务人员支援湖北的消息告知了大家,周玲华并没有立刻表态。

她知道,湖北疫情吃紧,湖北需要支援,武汉需要支援;她知道,大年将至家人团聚,那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幸福;她知道,家中也有85岁高龄、重病卧床、随时都有紧急情况可能发生的太爷爷(口语,女儿的太爷爷),医院当护士的孙媳妇,随时可以发挥上自己的特长和能耐;她知道,即将来临的正月十七日,就是自己的宝贝女儿的生日;她知道,对于自己的父母亲,也需要在过年期间能够尽上女儿的孝心;她知道······

许多许多的需要,许多许多的忙碌,容不得周玲华过多地梳理。但是,周玲华最先想到的是,作为在重症护理岗位工作了14年的护士,作为参加过抗击H1N1流感、抗击H7N9禽流感的一线护士,也许,她就是援鄂抗疫的合适人选之一。

周玲华站立于ICU病房的窗前,远眺着看不清的夜空,用力抿了抿嘴唇,迈开感觉沉重的步子,走到领导面前,表达了自己愿意援鄂抗疫的想法,又安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。

1月24日,除夕日的上午,医院援鄂人员的名单最终敲定,周玲华成为这支战斗小分队的一员。

这一天,周玲华盘算着自己的心思,还得在家人面前装扮成若无其事的样子,晚上和家人一起,吃上了一顿祥和的年夜饭。

晚饭后,她独自和丈夫交换情况,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。夫妇俩意见一致,暂时先不告诉自己的女儿。

商量过后,周玲华还是觉得不很踏实,辗转反侧几乎是一夜未眠。

大年初一的上午,周玲华完成了这样几件事:

第一、收拾行装;第二,对自家公婆说明了情况,并请他们们一起配合,暂时不告知女儿;第三,给自己的父母打了回电话;第四,等到太爷爷按照平常的生活规律能够从床坐起的时候,对他交代了吃药、喝水、动作轻缓等等注意事项。

当她和太爷爷交代完毕,转身离别的一瞬间,周玲华似乎感觉到了一种无名的担忧和不祥。

似乎是一切准备妥当,周医院。殊不知,这一次,她是赶在大年初一、“蒙骗”着女儿,记挂着小家,从海安出发,走向湖北、走向武汉、走向未知的远方。

2

正月初二上午,南通医疗分队的23名将士,自南通站出发,乘坐动车,目标湖北汉口站,赶赴前线。

初二的南通站,本来就是人流稀薄,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气氛,车站比往日更加显得空旷。上车之后的人们,经过短暂的适应很快进入了各自的休整状态,各自盘算着心思甚至感觉到了一种无名的悲壮。

此时车厢的整洁和敞亮,反而增添了出行人的一丝迷茫。那时的援助武汉,其实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数,猖獗的病毒既是看不清也是摸不着,战士们的危险系数是大是小完全没有预判,工作的难度更是无法考量。虽是勇士进发,即便是医务人员,也不知道这场战斗的胜算到底能有几斤几两。

就在动车即将驶入合肥站的时候,中午11点57分,周玲华接到了丈夫打来的电话。

电话的那头,语言断续泣不成声。丈夫告诉她,太爷爷的病情突然恶化,气喘加剧,大事不好。

到底是因为有着应对老年病人病情的经验,也是由于平时对太爷爷情况的熟悉,周玲华马上镇静下来,一边指挥丈夫如何动作,医院同事电话求助。

按理说,凭借现在的医疗条件和家人做出的处理,老人家应该能救,老人家应该有救。

但是,就在救护车即将到达门前的时候,老人等不及车的帮忙,等不及周玲华拜托前往的护士长,撒手离去。

老人的突然离去,赶在孙媳妇出征援鄂的时候突然离去,使得周玲华前一天与老人家的道别,竟然变成了永远的诀别。

情况来得如此突然,而且,列车也将会在合肥站做短暂停留,如果,如果周玲华向领队提出请求,也许能够被批准就近下车。

和家里的电话还未断线,周玲华掩面而泣,根本听不清电话的那头丈夫还在叙说着什么,只能用那已经模糊的视线,吃力地遥望着南方,遥望着武汉的方向。

就在这一刻,动车的汽笛仿佛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嘶鸣,这笛声,这揪心的汽笛声,似乎是在催送英雄们的迎风逆行,是在催送着援鄂壮士的直前勇往。

3

动车在正月初二的下午两点多钟到达汉口。接下来的安排是,援鄂医务人员入住酒店,听取简要的情况交换。

前来接应南通分队的武汉方面负责人,医院的负责人,就在酒店的大堂和分队人员会面。

负责人没有穿戴正式的防护服,只是一种极为简单、能够看得出有点防护意向的服装;脸上的口罩一看就知道长时间未做更换。负责人也是直截了当,对着大家,使用极为生硬的语气说道:我的口罩已经超过72小时没有更换,我的同事已经有部分倒下,你们的站立必须离我两米以上!

这种喊话要是在平常听来也很正常。但是,在这特定的时候、特定的场合,简单一句话,立刻就会让人毛骨悚然,就像上了战场,还没看到敌人的时候,一段血腥的描述,难免让人心底冰凉。

正月初三,医疗分队在酒店进行一天的培训、考核。

这一次的培训,武汉方面的同志全面、医院面临的窘迫和困难。虽然出发之前,南通人对武汉的病情状况有所了解,但是,到了前线,到了战地才知道,他们原来知道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;也才知道,武汉人民是多么需要支持,多么需要帮助;也才预示着,援鄂战士们面临的将是,将是一场与病魔艰辛的较量。

下午四点多钟,南通分队来到武汉医院30病区,先行熟悉情况。

走进病区,一眼望去,尽是人。站着的,躺着的,坐在病床边沿的;病房里是这样,过道里也是同样;还有的人干脆就坐在了过道的地面上;医务人员,手里举着或是盐水瓶或是药物,用自己的手臂或者身子推开拥挤的人流,吃力地向前穿行;他们身上的穿戴不是防护服,只是一次性的手术衣或白大褂。

显然,白大褂不再雪白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着疲惫和惆怅。

初三日的晚上,按理说,人已到战场,手已握“钢枪”,大家都了解了实情,应该可以踏踏实实地睡上一场安稳觉,以此来安抚激战前夕的心理恐慌。

关上台灯,周玲华的眼睛很难闭上。前一天还在把周玲华背影凝望的太爷爷已经远去了天堂,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的女儿也许已经进入了梦乡······

周玲华的内心充满了遗憾,塞满了自责。对太爷爷离世的遗憾也许能用时间来融化,但是对女儿的“欺骗”实在是一次罪责难当。

周玲华无法入睡,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起,找到酒店床头柜上一页小纸,摸出一支笔,写下了也可以称之为遗书的便条。

也许,她觉得,留下了这个,也就能释放了心中的一切歉疚,也就鼓足了第二天走上战场的一股勇气。

便条的内容其实很简单,就是具体地告知丈夫,告知女儿的学习用品、生活用品的具体摆放;同时也留下了姓名、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等。

写完了便条,她找到了一只很小的塑料薄膜袋,将便条装在里面,再小心翼翼地将薄膜袋横一对折又竖一对折,塞进了自己旅行箱的最底层。

这样做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,万一,如果,真的要是发生了什么情况,哪怕就是旅行箱都进了水,也许还能让人知道,这是周玲华行囊;哪怕会在久远后的某一天,女儿还能知道,妈妈是在武汉“遥控”打理着女儿生活起居,还在规划着女儿的人生成长。

4

年1月28日,正月初四,周玲华和战友们一起,正式走向了援鄂抗疫战场的最前沿,正式到达了自己的预定岗位。

本以为,自己是ICU病房的护士,护理的都应该是重症病人,工作的场所应该是分类十分清楚和明确,所做的一切应该是相对固定和常态。

但是,目下的武汉,眼医院30病区,根本不是想象中的、应该有的状态。重症病人与一般病人混居,不能区别哪里应该是严密隔离,哪里只是一般的管理,现实情况是,只要是有空地,只要是能挤得出空间,哪里就得驻扎病人,哪里就得紧急施救,根本就不可能将医务人员、重症病人、一般病人、家属和勤杂人员进行分离,现场可谓是人声鼎沸一片乱象。

随着“一省帮一区”措施的逐步实施,大约到了2月底的时候,江苏医疗队实行了对整个病区的接管,包括医务人员、医药、医疗物资在内的一系列短缺资源得到了缓解,抗疫最前沿的秩序得到了相对的改善。

3月10日,农历正月十七,是周玲华女儿十周岁的生日。

这一天,周玲华上完下午班回到住处,经过隔离服的剥离、工作服的脱卸和一番梳洗打理,也算是改换了一番心情。

周玲华平静一下思绪,拿出手机,准备与女儿视频。当那视频刚刚连通,电话的那头,显现出满脸委屈、稚气未脱10岁女儿的面庞。

“妈妈,你根本就不爱我,而且用一种手段欺骗了我!”

望着屏幕中的女儿,听着女儿的责备,周玲华欲哭无声,只能频频点着头,用着杂陈的表情告诉女儿,是妈妈错了,是妈妈欺骗了你······

10岁的孩子,也正是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,看着妈妈真诚的“悔过”,似乎马上明白,也许是自己错怪了妈妈,很快,很快也就停止了“谴责”,恢复了平静。

冷静之后,女儿告诉妈妈,你不要难过,爸爸已经按照你先前的准备,为我过了一次简朴的生日。

原来,还在去年“双十一”的时候,周玲华就准备好了今年女儿十岁生日所有物资的网购,包括约请哪些同学朋友,仪式如何进行,如何给同学朋友回赠礼物,一切的一切都做好了精心安排。

母女俩的视频,变成了线上生日的问候和祝福,这生日祝福歌不能唱,生日蜡烛没有点,周玲华只能在心底深处,默默地为女儿的生日而低徊的吟唱。

那心底处的祝福略带凄凉,幸福中伴着泪淌,它是在替女儿许愿,也是在为武汉人祈祷,更是在为援鄂的战士注入力量······

5

武汉的2月,天气无常冷暖无章,一会儿是雪花飘逸,一会又是阳光浩荡。周玲华真实的想法是,一会儿希望阳光透射,让烈日杀死那可恶的病毒,一会儿又是希望是小雨缠绵带来阴凉。

因为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是里层穿戴着手术服,中间穿戴着厚厚的防护服,外层则是穿戴着密不透气的隔离衣,每当下班离岗,脱下这些“武装到牙齿”装备,最里层都是被汗水浸透的衣裳。

在刚到武汉的十多天里,周玲华也是百般无奈地为自己穿戴过尿不湿,用来对付长时间在岗不能方便的尴尬。

一个小雨夹雪的下午,医院门口遇见了一对夫妇,丈夫搀扶着妻子,妻子挺着肚子,那是一名身孕7个月又染上新冠肺炎的小佳(化名)。见此情景,周玲华马上向前,帮助搀扶小佳,一路进行着各种登记、检查和入住,正好,小佳又被安排在属于周玲华护理的59号病床。

相逢何须曾相识。一来二往,周玲华和小佳夫妇如同老友相逢。医院几天后,小佳的“战备物资”自然断档,医院的进餐条件,对于一个带有身孕的人来说,营养要求显然难以达标。

比较而言,武汉方面对于援鄂医务人员的生活安排,要比一般病员的好一些。每顿下来,周玲华把配餐中的或是水果、或是饮料或是沙琪玛等好吃的东西藏掖起来,来到病房的时候,塞进小佳的手里。

住院多日,小佳用的牙膏是省了再省挤了再挤,到最后是实在挤不出什么内容了,周玲华就从自己行李箱中找到了唯一的一支交给了小佳。

是的,平常生活中,一支牙膏,一只水果,一块沙琪玛,要是遇上需要的人,一般人都能奉献,可是,这不是平常、这不是家中、这不是友朋聚会,这是在武汉、这是在抗疫前线、这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病房。

随着医疗资源保障的进一步好转,在3月初的时候,小佳被安医院。转院之后,小佳恢复得很好,医院顺产生下3斤大小的男婴,母子平安,一周后安全出院回到了自己的家中。

回到家的小佳,专门给周玲华打来电话,感谢姐姐给予的照顾,感谢姐姐给予的安慰和鼓励,等她完全恢复正常之后,一定要请周玲华来武汉、来她家,给周玲华做最好的菜,给周玲华买最好吃的武汉鸭脖子······

这电话,是小佳母子平安的喜报,是生命对于生命的答谢,也是武汉人民对于江苏人民的答谢。

6

寒冷一定会过去,春天一定会到来。经过53天的苦战,武汉的疫情控制大为好转,按照统一安排,江苏援鄂医疗队的战士们也将分批撤离。

50多天的等待、50多天的鏖战,武汉大胜、湖北大胜。53天里,周玲华一共参与了对65名病人的护理,其中重症病人11例,治愈出院62例,周玲华他们的团队同时取得了整个南通分队零感染的战绩,代表海安人民,代表南通人民,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。

公元年4月1日,这对于周玲华他们来说,是一个特殊的日子。

经过离汉14天的隔离,周玲华一行终于可以回到海安、回到老家。从分队进入南通境内的一刻起,周玲华他们就感受了家乡人民给予的最高礼遇。

车队最终到达海安市政府广场的时刻,历史将它定格在14时52分52秒。

车队到来的时候,广场上欢声如潮,红旗招展,市民们夹道欢迎,市委书记、市长等悉数到场,让援鄂战士真正享受了英雄归故里、亲人长相思的亲情拥抱。

欢迎仪式有序地进行着,周玲华手捧鲜花臂加绶带,虽是站立于高处,可是她的视线一点也望不远、一点也抬不高。她只能用力地、不断地通过眨眼的动作刷去泪水,试图望得高一点、望得远一些。

她看到,女儿的脸上不再是委屈和责备的模样;

她看到,迎接她的公、婆就在自己不远的前方;

她看到,丈夫的目光镇定自若,一点也没有担心的余光;

她看到,太爷爷遗像的眼神似乎还是那样亲切还是那样慈祥;

······

望着周玲华长期佩戴口罩形成的捏痕基本消退的面庞,流淌着的泪水终于在口罩的上边沿处被阻挡,有人轻轻地问了一句:

玲华,已经回家了,已经胜利了,你为什么还是哭得这样伤心?

周玲华深吸一口气,再次抿了抿嘴唇,说了一句话:“我没想到还能活着回到家!”

是啊,周玲华回来了,周玲华他们回来了,他们很普通,他们很一般,甚至在这“盛典”之时,说出的话语也缺失了奢华。

回到海安后,听说了周玲华和小佳的故事,也有人建议,让她通过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tcxfw.net/wtrlzl/15565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