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处暑秋风吹散暑气,夜深风竹敲秋韵

2021-9-14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

北京中科白癜风崔永玲 https://m-mip.39.net/baidianfeng/mipso_6660124.html

点击上方蓝字,关于我们

处暑

处暑知道

终于到了和夏天说再见的时候

秋色也渐渐地在天地万物间弥漫开来

就像一幅“牛吃河边草,我观天上云”的闲适美景映入眼帘
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,秋季的第2个节气

年处暑节气时间为:08月23日5时17分

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”

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,秋意冉冉

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

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

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

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

要注意预防“秋燥”

处暑气候

我国古历法中,二十四节气分别是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
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节气,处暑时节,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已经到了尾声,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、辐射减弱,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,气温逐渐下降,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。

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:处暑过后还热吗?就字面意思,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意思。

但民间有“处暑处暑,热死老鼠”的谚语,意为暑气到此为止。而事实上,暑热还要持续一段时间,秋意才缓慢地渗透在渐凉的夜晚中和微凉的秋雨里。

还有“立秋处暑天气凉”,“立秋处暑有阵头,三秋天气多雨水”,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……,这些都是处暑节气的特征。

当然,处暑后最明显的特点还是:白天热,早晚凉,昼夜温差大,降水少,空气湿度低。

处暑三候

早在《诗经》之《周南》中云:“五日为一侯,三侯为一气,故一岁有二十四气。”

故处暑三候为: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

一候:鹰乃祭鸟

(8月23~8月27日)

处暑后,秋凉开始弥漫,秋风渐啸,天地清明。

此时鹰也感知秋之肃气,搏杀猎物而祭。古人称之为“义举”。

二候:天地始肃

(8月28~9月2日)

“天地始肃”,典出《逸周书》七十二候。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,萧瑟之气弥漫。

古人所说的“秋后处决”正是如此,即是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。

同时,也借此告诫人们在秋季不可骄盈,要谨言慎行,反省收敛。

三候:禾乃登

(9月3日~9月7日)

“禾”是五谷各类,“登”为成熟。

古人认为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是万物的基本规律。处暑时节,五谷各类农作物成熟,迎来万物收成之季。

处暑习俗

秋游

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

而民间素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
暑气消散后,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淡自如,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。

拜土地爷

俗话说:“处暑满地黄,家家修廪仓。”

处暑时节到来之后,农作物也即将成熟,古时候,民间庄稼的收成全靠天气,所以民间普遍比较迷信,往往将风调雨顺祈求于神明,于是这也就有了“拜土地爷”的习俗。

古时候,每年处暑节气,农家百姓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,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,有的在田间插上旗幡表示对土地爷的感恩之情,还有的从田间干活回家后不洗脚,恐怕把好收成给洗掉,还有的将贡品撒进田地,然后烧纸祈福,并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,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,以此保佑粮食大丰收。

开渔节

每年处暑期间,沿海地区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,欢送渔民驾船出海。

此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,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,鱼虾贝类发育成熟。人们可以享受到众多鲜美的海鲜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。

处暑之后,不但是庄稼收获的季节,也是渔业收获的时期。在我国沿海地区,为了欢送渔民出海,期盼渔业丰收,便形成了特有的“开渔节”的习俗。

开渔节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,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,还开展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,贸易活动等。

到了现代社会,为了节约渔业资源,促进沿海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,“开渔节”更是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搭台、交际唱戏的节日庆典活动。

放河灯

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,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。

河灯,也叫“荷花灯”。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水中,任其飘流,向海神祈保平安。

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、对活着的人们祝福。

吃鸭肉

鸭肉味甘性凉,具有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的作用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。

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,一般处暑这天,人们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。

而江苏地区,做好鸭子菜,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,正所谓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。

煎药茶

“煎药茶”的习俗由来已久,最早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。

因为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,早晚凉,昼夜温差大,降水少,空气湿度低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,咽干唇焦的燥症,所以就有每到处暑时节,家家户户煎药茶的习俗。

药茶是事先到药店配好的药方,有清热、去火、消食、除肺热等功效。每当处暑时节,家家户户都会煎茶备饮,同时,也寓意着入秋要吃点“苦头”的意思。

处暑养生

处暑这天的忌讳主要有:忌饮食油腻和熬夜等。

农时节令到处暑,

早秋作物陆续熟。

晚秋作物要管好,

水稻玉米和豆薯。

饮食

在饮食方面,可吃些清热安神食物。

如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蜂蜜、黄鱼、干贝、海带、海蜇、芹菜、菠菜、糯米、芝麻、豆类及奶类,最好做到少食多餐。

另外,随着气侯渐渐干燥,身体里肺经当值。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,防止燥邪损伤。

如梨、冰糖、银耳、沙参、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,或黄芪、党参、乌贼、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。

贴士

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天气变化无常,刚从酷暑难耐的盛夏进入“多事之秋”,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。

同时,人体出汗明显减少,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,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、咽干唇焦、皮肤紧绷、起皮脱屑、毛发枯燥、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。

多喝水、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。

1、穿着提示:

“春捂秋冻”之意,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,以利于收敛阳气。但是,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,以保护阳气。

2、运动提示:

饭后散步或做点轻松家务。尤其是舒展肢体的活动,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。

3、睡觉夜寝提示:

应关好门窗,腹部盖薄被,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。

4、室内防病提示:

室温不高时,可开窗使空气流动,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。

5、化解“秋乏”提示:

进入秋季后,身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,机体容易出现疲惫感,产生“秋乏”。此时就要调整作息时间,尤其是睡眠要充足。

处暑经典

早秋曲江感怀(节选)

〔唐代〕白居易

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。

池上秋又来,荷花半成子。

闲适(节选)

〔宋代〕陆游

四时俱可喜,最好新秋时,

柴门傍野水,邻叟闲相期。

山居秋暝

〔唐代〕王维
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
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

〔唐代〕元稹

向来鹰祭鸟,渐觉白藏深。

叶下空惊吹,天高不见心。

气收禾黍熟,风静草虫吟。

缓酌樽中酒,容调膝上琴。

处暑诗语

处暑来了,

炎热渐消,秋凉将至。

诗人们喜欢吟咏秋天

王维说: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

徐再思说:一声梧叶一声秋,一点芭蕉一点愁

自古逢秋悲寂寥,

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
晴空一鹤排云上,

便引诗情到碧霄。

刘禹锡的这首秋日诗

让人昂扬豪气

对未来充满希望——

处暑,和夏天说声再见

处暑,逍遥自在

传统节日

敬祖尽孝,中元节来历

新高考

新高考录取怪象:文科专业录取的多数是理科生,真的是这样吗?

高考

太惨了!这些本科大学今年无人投档

大学生活

大一新生选对床位是关键,宿舍当中最好的5个床位,别错过了

▼更多精彩内容,请长按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tcxfw.net/wtrlzl/13955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