迪士尼拟出售印度业务电视营收下滑20

2024/5/27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

白癜风能治得好 https://cm.39.net/bjzkhbzy/240522/o5pa3fq.html
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12日报道,传闻迪士尼考虑通过合资或出售,处理旗下印度公司StarIndia经营问题。迪士尼印度业务有Disney+Hotstar流媒体平台及电视频道Star,后者是迪士尼年收购21世纪大众娱乐资产时接手的业务。Star今年度(到9月底)预估整体营收下降20%,Hotstar第三季订阅数也将流失万至1,万人。宏观经济的不利因素持续冲击全球流媒体产业,但为何迪士尼今年遭受更严重影响?请见下文深入分析。

去年Disney+一度超车Netflix,成为全球订阅数最高流媒体平台霸主,外界认为挟强大IP库的Disney+应能稳坐冠军,但现在Disney+连两季订阅数下跌,据迪士尼5月10日第二季财报,Disney+订阅户数减少万,是上线后最惨下跌记录,订阅户数跌破1.6亿大关,较Netflix第一季2.3亿户订阅数,差距愈拉愈开,迪士尼“内容为王”神话俨然破灭。

自Disney+上线,迪士尼为了养大原创内容库,持续烧出更大财务黑洞不是新闻,光过去两年Disney+就推出8部、总计57集独家漫威(Marvel)剧集。官方虽未披露成本,但《好莱坞报道》推测估计,漫威系列单集制作费用高达2,万美元。

迪士尼原创内容不惜血本,却没有换来用户数持续增长,似乎打算灭火了。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迪士尼去年回炉的传奇首席执行官罗伯特?艾格(RobertIger),5月初财报电话会议指出,持续调整原创内容产量及支出,“好让相对报酬更合理”。

Disney+表现黯淡、股价比四年前下跌近40%,迪士尼高层下错哪几步棋?

投资研究机构NewConstructs指出,迪士尼是拥有最多IP的媒体公司,除了自家百年耕耘,另《星球大战》、漫威系列及21世纪大众(21stCenturyFox)旗下作品都是其内容库。然近期除了Disney+表现不甚理想,迪士尼股价甚至比四年前低近四成,股票投报率也不复以往两位数。

明明一手好牌,怎么会打成这样?《Fortune》资深记者萧恩?塔利(ShawnTully)详尽分析迪士尼近期策略,归纳出三点高层犯下的致命错误:

误判1:天价买21世纪大众,造成难以弥补的财务黑洞

首先,年迪士尼斥资亿美元大手笔买下21世纪大众影业,意图扩展电影与电视节目内容。这桩世纪联姻就战略角度看非常合理,两家内容有高度互补性,但塔利指出,迪士尼付的价格实在太高过行情。

私募基金公司Trian分析,迪士尼出手价格约是21世纪大众影业“税息前折旧摊销前利润”(EBITDA)26倍(EBITDA是衡量企业价值、获利能力的计算公式,跨国并购时买卖双方、投资银行常参考的指标)。

一般来说并购出手价多是EBITDA数倍不等。Trian指照市场类似并购案例,迪士尼并21世纪大众顶多是EBITDA十几倍,就算合理价格,26倍几乎是行情两倍。

此天价并购仍持续影响迪士尼财务,即便除去Disney+亏损额,迪士尼截至年年度净利比并购前财年也少了约60亿美元,严重影响市场对该股票获利能力的评价。

误判2:为了拼Disney+用户增长,牺牲获利

迪士尼高层第二个错误是:为换取Disney+用户增长,过度牺牲获利。年底Disney+上线时,官方定下前订阅户数达6千万至9千万目标,不仅一年就达标,甚至去年中翻倍,订阅户数突破1.6亿。

Disney+以闪电速度扩大市场占有率,虽一度换取市场信任,带领迪士尼年创股价新高,但不良获利体质隐忧却逐渐显现。当初Disney+为进军印度市场推出Disney+Hotstar,虽然替Disney+年带来超过一半新用户,但平均定价仅是美国用户六分之一。迪士尼为此砸大钱,重现当地内容、字幕,引入更受印度观众欢迎的赛事转播、电视节目。

两年过去,迪士尼不仅没能将这些选择便宜方案的用户,转成愿意掏钱收看更多内容的Premium用户,去年底Disney+与印度超级板球联赛(等于印度超级杯)转播权到期后,Disney+Hotstar更丧失以流血价打下的大半江山,这也是Disney+今年第二季用户数重挫的主因之一。

误判3:制作方不直接承担作品损益,难以量化投资报酬率

最后一个致命错误是,艾格回炉前的CEO鲍伯?查佩克(BobChapek)年上任时改变内容制作单位的财务权责。以往迪士尼内容创作者须对制作的电影、节目财务表现负全责,但查佩克决定拆开制作与发行,集中交给迪士尼媒体和娱乐发行公司(DMED)。

之后BMED负责所有作品营销与发行,决定电影该上院线、Disney+还是有线电视,并扛下作品营收表现。由于制作方不直接承担作品损益,不仅成本投资报酬率难量化,剧组也难以收到直接反馈,打击创作士气。

《平台假象》作者:媒体公司获利能力与“内容为王”其实毫无关系

综合以上三点,可看出迪士尼不惜血本扩展内容,试图抓住更多观众同时,有了人流却不一定有金流。《平台假象》作者强纳森?尼(JonathanKnee)指出,过去媒体龙头赚进丰沛利润,常让人误以为是生产机制内容优异的结果,但其实媒体的获利能力与“内容为王”毫无关系。

尼认为,内容创作本身其实无法享有太多收益,一来是因投资报酬难以保证,毕竟爆红大片往往非预料,再来是纯内容公司,顾客依赖度极低,观众很少因喜欢某部电影来自A影业,就专挑A影业的电影看。真正让媒体公司得利的来自“内容集成能力”,如有线电视频道。

尼指出,尽管电影制片公司向来较受大众瞩目,但单纯集结各家电影、动画、电视节目的有线电视企业,赚到利润通常是制片厂好几倍。因内容集成较具规模经济,前期虽需投入高昂固定成本、创建庞大基础设施,但只要有够多用户分摊成本,就能稳定享有高收益。

有线电视巨头哥伦比亚广播集团(CBS)与拥有派拉蒙(Paramount)、梦工厂(DreamWorks)的维亚康姆公司(Via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tcxfw.net/wtrlwh/16435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