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梅与绿梅

2021-12-15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

写在前面

药用植物图鉴的冬凌草给我寄了两种梅花的样品,

才发现梅花有两种市场规格,绿梅花更常见一些,

药典对梅花的描述是:疏肝和中,化痰散结。

文献中的描述是:

红梅花:清肝解郁,治头目痛;

绿萼梅:平肝和胃,止脘痛、头晕,进饮食。

药典上的梅花

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(Sieb.)Sieb.etZucc.的干燥花蕾。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,及时低温干燥。

花萼5,灰绿色或棕红色。

花瓣5或多数,黄白色或淡粉红色。

气清香,味微苦、涩。

含绿原酸不得少于3.0%,含金丝桃苷及异槲皮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.35%。

微酸,平。归肝、胃、肺经。

疏肝和中,化痰散结。用于肝胃气痛,郁闷心烦,梅核气,瘰疬疮毒。

3~5g。

置阴凉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

植物志中的梅花01梅

梅(Armeniacamume)来自于蔷薇科,杏属。俗名春梅,干枝梅,酸梅,乌梅。

梅原产我国南方,

鲜花可提取香精,花、叶、根和种仁均可入药。

果实可食、盐渍或干制,或熏制成乌梅入药,有止咳、止泻、生津、止渴之效。

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,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。

梅的品种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类。

02果梅

果梅的栽培品种大致分为三类:

白梅:果实黄白色,质粗,味苦,核大肉少,供制梅干用。

青梅:果实青色或青黄色,味酸或稍带苦涩,品质中等,多数供制蜜饯用。

花梅:果实红色或紫红色,质细脆而味稍酸,品质优良,供制陈皮梅、劈梅等用。

03花梅

花梅的品种,由于长期栽培,变异较大,品种甚多:

直脚梅类:枝条直立或斜展,有江梅型,宫粉型,大红型,朱砂型,玉碟型,绿萼型,洒金型。

照水梅类:枝条下垂,形成独特的伞状树姿。

龙游梅类:枝条自然扭曲如游龙。

杏梅类:枝和叶似山杏,花期较晚,抗寒性较强,可能是杏与梅的天然杂交种。

文献中的梅花

梅花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的干燥花蕾,又名白梅花,绿梅花或绿萼梅。

果梅品种雌蕊发育充实,多能正常受精结实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。

而花梅的雌蕊多发育较差,花后一般不能大量结果或果实品质较差。

在早期,蔷薇科的梅往往写作“某”或“楳”,古文作“槑”。

梅花入药首见于《本草纲目》,但其中并无治方,用于点汤煮粥助雅致而已。

时珍曰:“白梅花古方未见用者。近时有梅花汤,用半开花,溶蜡封花口,投蜜罐中,过时以一两朵同蜜一匙点沸汤服。又有蜜渍梅花法,用白梅肉少许,浸雪水,润花,露一宿,蜜浸荐酒。又梅花粥法,用落英入熟米粥再煮食之。故杨诚斋有‘蜜点梅花带露餐’及‘脱蕊收将熬粥吃’之句,皆取其助雅致、清神思而已”。

《饮片新参》载有“红梅花,清肝解郁,治头目痛;绿萼梅,平肝和胃,止脘痛、头晕,进饮食”。
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云“以绿萼白梅为佳。入药疏肝解郁,清火稀痘”,进一步表明梅花以绿萼白梅花为佳品。

《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》:“梅花商品以花匀净,含苞露花而不开放露瓣,颜色鲜艳,蒂绿色白,气味芳香者为佳”

梅花有红、白、绿萼,千叶、单叶之分,唯单叶绿萼入药尤良,以绿萼白梅为佳,善解胎毒,先叶开花,香气甚高。

四川梅花产量大,浙江产梅花质量好,以白梅花为主流商品,红梅花长期以来市场较短缺,因不注重收购所致。

随着城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,目前药用梅花的主产地已由江浙地区变迁至安徽皖南地区的歙县、黄山等地。

用途声明

医家讲求“辨证施治”,人人“证”皆不同。本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tcxfw.net/wtrlwh/14450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