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会好吗或许2008年早已给出了
2023-4-3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次文
驴叔
来源:骑驴(ID:qilvtravel)
还记得吗,那也是个鼠年……
前几天,有个热搜话题叫“重启”:
好希望年的开头,只是一场梦,醒来发现这一切都没有发生。没有让人心寒的医闹,也没有新冠肺炎爆发,武汉没有封城,逝去的人依然健在。澳洲没有发生山火,没有30万只蝙蝠入侵,东非没有蝗灾,菲律宾没有火山喷发,西班牙没有经历大暴雪,美国也没有爆发乙型流感,科比也没有离开……的春运一如既往的拥挤,所有人都平安回家,影院没有停映,航班没有停飞,计划了很久的旅行,如期而行,好久不见的朋友,能一起聚餐,去吃那家想念了很久的小餐馆……一切都那么稀松平常,但却那么温暖。
可是这世上没有如果,年也不能重启。
这注定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、但又真实的开始,它以悲怆的基调打开20年代。
每天醒来,听到的好像都是坏消息,有时候我们不禁会问:后面的日子,会好起来吗?
没有人能准确预判未来,但或许,那一年,有你我想要的答案
年,也是个鼠年。
那年,我们曾经历过悲伤;但那年,我们又是如此的团结,众志成城。
年,开年就是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,雪花肆虐南方多个省区,打乱了无数人的新春计划。
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持续不断,大雪封路,导致半个中国交通瘫痪,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断水、断电、断粮食、楼房坍塌的困境。
而那时恰逢春运,无数人被困在高速路上、滞留在火车站。
尤其是在当时春运的“宇宙中心”——广州火车站,滞留人数达到了数十万。
有多少人,好不容易买到了票,可是却上不了车,回不了家。
慌乱的车站里,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,有人哭喊,有人争吵,有人走散,有人晕倒,也有人又累又饿,饥寒交迫。
如果你曾经历过这一场春运,你就能明白那种,被人流簇拥着前进的窘迫与无奈,和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的忐忑心情。
而患难见真情。
那一年,24岁的杜登勇,在深圳打工,听闻雪灾后从深圳辗转到株洲,孤身徒步三天三夜,寻找被困半路的女朋友。
他的故事被写入新闻报道,标题是“嫁人要嫁杜登勇”。
那年春运,很多人只是暂时回不了家,但有的人,永远却回不了家了。
在抗冰保网抢修中,冰雪重压导致电线塔意外坍塌,年轻的罗海文、罗长明、周景华不幸牺牲。而那一年,像他们这样的英雄,还有很多。
年,那一年,本该是喜气洋洋的春节,因为这场雪灾,笼罩上了一层阴霾。
12年后,很相似的,新冠肺炎恰逢春运,湖北各市封城,全国多趟列车停运,许多人被迫停下了返乡的脚步。
年的大年三十,人们又一次在恐慌中,迎来了鼠年春节。
本该张灯结彩、热热闹闹的街道,因为新冠肺炎,而变得冷冷清清。
“不串门、不聚餐”,这大概也是很多人,度过的最孤独的一个春节了。
热搜中满是新冠肺炎的消息,每天增加的确诊人数,更是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。
年,那一年的鼠年春晚,节目组决定临时加入慰问受灾地区的内容,赈灾诗朗诵《温暖》。
12年后,年的鼠年春晚,紧急加排了特别节目,加疫情防控节目《爱是桥梁》。
“我们所有人和你们在一起,隔离病毒,但不会隔离爱,我们一起加油!”
这两个节目,或许是春晚唯二没有彩排过的节目,但却是历届春晚中,最温暖人心的节目。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年2月3日00时05分,四川成都发生5.1级地震。
所幸这场地震只是有惊无险,但其实,每次一听到四川地震,我们总是心头一颤。
因为年那场大地震,直到今天想起来,都会后背发凉。
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。
这是一个无数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时间。
年,雪灾受到的伤害还没完全平复,一场里氏8.0级的特大地震,从汶川扩散到全国,震惊世界。
地震造成人遇难,人受伤,人失踪。
这些数字所代表的,是一个个不幸罹难的人,和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。
都江堰市聚源中学,地震中有多名学生被埋,震后一位母亲扑到孩子面前嚎啕大哭。
一位57岁的老人,在废墟中坚持了3天后,选择吞金戒指自杀,她对救援者说:“放弃我吧,我已经老了,没几年活头了,你们去救别人。”
什邡市的教师袁文婷,为了救学生,在逃离教学楼后,再次返回教室,但这一次,她没有再出来,她的青春被定格在了25岁……
绵竹广灵村的吴加芳,在一处空地上,找到了妻子石华琼。妻子的身体已经冰凉,但他没有哭,他找了辆摩托车,用绳子把妻子的遗体和自己捆在一起,开摩托车带妻子回家……
废墟中,一个年轻的妈妈被发现时,已经没了呼吸,但她身下被被子包着的婴儿还活着,被子里还有一部手机,屏幕上是一条未编辑完的短信:“亲爱的宝贝,如果你能活着,一定要记住我爱你。”
而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中,人们发现了一张白纸,上面写着:“栋怀,高中一年级一班。爸爸妈妈对不起,愿你们一定走好。”
那一年,大家深刻感受到了,“活着”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。
年5月20日零点,汶川最后一个获救者马元江被救出。而此时,距离地震发生已经小时,7天了。
12年过去了,马元江今年43岁,每年的5月12日,他总会提醒自己又多活了一年。
马元江一家三口
而那一年,11岁的舞蹈女孩李月,被埋在废墟下,2天后成功获救,但她却永远失去了她的左腿。
12年后,没了左腿的李月,却没有放弃梦想,仍在跳舞。
那一年,17岁的男孩薛枭被救出时,说的第一句话却是“叔叔,我要喝可乐。”随后又补了一句:“要冰冻的。”
12年后,长大的“可乐男孩”,成了可口可乐成都博物馆的馆长。
创造36天生命奇迹的“猪坚强”,如今是建川博物馆的“吉祥物”,体重多斤。
每年的5月12日,都有无数人去博物馆看望它。
12年过去了,幸存的人已经长大,而那些不幸的人,和记忆一起永远留在了。
汶川地震6周年后的地震幸存者(图邱焰)
灾难面前,我们既见识了生命的顽强,也看到了人格的光芒万丈。
汶川发生地震后,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,这场浩劫揪着所有人的心,全国无数战士和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抢救伤员,各地也捐款捐物资。
而在灾后重建中,更是一省帮一重灾县,举全国之力,加快恢复重建。
12年后,又一场“战疫”打响,全国各地的医疗人员和战士,再次奔赴第一线。
84岁的钟南山,临危受命,马不停蹄坐餐车也要前往武汉。
海陆空三军医疗大军,除夕夜奔赴武汉。
医院的院长张定宇,身患渐冻症,却与死神赛跑,奔赴在抗争肺炎的最前线。
他说:“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,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!”
医院女医生张旃,主动请战新冠肺炎,写下现代版“与夫书”:
“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。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,本来处处都是战场!
医院的护士佘沙,则在报名援助武汉医务队时说,
“如果需要护士,请先通知我,我跟其他人不一样,我是汶川人”。
佘沙作为代表在出征仪式上发言
为了穿上防护服,90后女孩邓佳剪掉了一头长发。而像她这样的,还有很多。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但比美更重要的,是救人。
即使脸被口罩压出了印子,她们也充满笑容。
而95后护士王怡然,原本将在年初五举行婚礼,但她没有迟疑,换上了另一袭白衣,加入了防控疫情的战斗。
这些年轻人说,“非典那年全世界都在保护90、95后,现在90、95后的我们参与保护全世界。”
而正如一位医生在“请战书”中写的那样,他们“不计报酬,不计生死”,只为共同抗疫,让武汉度过难关。
在举家欢庆的春节,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圆,冒着被感染的风险,奔赴最前线。
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。
那一年,大家感受到了“众志成城”的力量。
那一年,还没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