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檀复工复产大约60企业大洗牌提前到来
2023-3-4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次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
来源:叶檀财经
文/叶檀财经女侠
毒舌善心
这一轮疫情,加快了产业链大洗牌的步伐。
洗牌加快只能投资高科技和管理比强的企业!
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传统企业必须放弃幻想,储备现金,找到护城河,积极应对。疫情倒逼的攻城之战已经打响,只能前进不能后退,后退就是万丈深渊。
有两个迹象能够说明传统制造业的困难。
第一个迹象,一些企业有被排挤出供应链。
由于全球供应链在春节期间断裂了将近一个月,一些全球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新的供应厂商。国际厂商不可能等待一个月以上。
2月21日,举办了一场重量级的线上论坛,由人民网指导,人民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、北京智见创客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“人民战‘疫’——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创投行业成长”论坛。
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分享了一线调查的情况,产业链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。
东方富海董事长、创始合伙人陈玮表示,民间资本进入创投领域还在下降,没有好转的趋势,各个投资机构瞄准的主要是各科技,以及相关产业,而不是传统制造业。
我看到的情况同样如此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支持不是撒胡椒面似的,复工的主要是全国性重点企业、地方性重点企业、规上企业,普通中小企业要得到相应的资源非常困难。无论是防护物资,还是员工到位。
第二个迹象,钢铁库存不断创新高。
钢铁行业库存已超过年,创历史新高。
根据唐宋数据,截止2月22日的一周,市场总库存达到创纪录的万吨,工厂库存已经超过极限,每天还有万吨钢材源源不断生产出来。行业专家因此呼吁协同合作联合限产。
另据我的钢铁网统计,钢厂库存加上社会库存,上周为万吨,本周超过万吨,而历史最高的年,当时库存是多万吨。
库存上升的趋势没有停止,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迎春表示,应该还会延续两三周的趋势增长,库存高点在今年3月份。
原因是钢铁行业产能居高不下。钢铁企业不能随便停产,除非检修,不管什么节日照样生产。即使位于疫情重点区域的武钢,依然开足马力生产,更不用说其他区域。目前,全国高炉开工率按产能算仍然高达82%,只比上周降低1个百分点,比春节前降低6%。
产能没有降多少,再加上春节假期叠加武汉状况,房地产企业和基建无法及时复工,使用量下降。
行业认为,今年一季度钢铁需求同比会下降10%,悲观的预期是20%。一个季度用量2亿多吨,需求下降20%,就会下降-万吨。
相应的,钢铁产量几乎全部转化为库存。
假设到万吨库存的高位水平开始降库,到市场启动原点,需要消化万吨左右库存,折算到开工率,如果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加减产10%幅度,消化库存需要90天。
铁矿石价格上涨,螺纹钢期货从2月3号开始大涨,只能解释为贸易商、交易者托市,支撑不了现在的价格。
钢铁行业,普通的企业是没有任何优势的,投资这些企业就是在为未来挖大坑。
重要的企业,地方政府在强力支撑。
2月23日,《解放日报》报道了上海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支持。
前一天,特斯拉中国举办了一场网络招聘会,为一线车间产能招兵买马;前几天,超级工厂着手拓宽道路,以匹配更多的人员、车辆、物料出入;2月10日前后,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内几家特斯拉上游供应商悉数复工复产,预计,上海超级工厂将实现每月10辆左右的产能。
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为特斯拉提供防疫物资保障,特斯拉有防疫联络员,就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主任科员孙筱和。
特斯拉员工到上海后住在哪里,新招聘的员工在哪里租到房,食堂实行分餐制需要一次性饭盒从哪来,谁来提供万只以上的应急口罩,两台应对大人流的测温仪,上下游供应商能否及时复工?
千头万绪,没有特殊的服务、没有具体的人员是难以落实的。
即使如此强力推进,有的供应企业也只复工了一半,或者60%。
疫情是一次淘汰赛,这一次,没有现金流、没有产品护城河、没有管理能力的企业,会比预想更快地淘汰出局。
而我们的员工素质、人才流动等,并没有做好准备。
这是一次痛苦的急性转型。
未来的复苏关键看复工速度和基建刺激
复工复产紧锣密鼓。
速度到底如何?看百度迁徙地图和用电量。
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披露,沿海六大电厂的日耗煤数,一般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正相关性,可以直观的看出复工延迟对用电量的影响。
Wind数据显示,年2月21日,六大电厂耗煤量为42.13万吨,大概是去年同期(以农历计)的62%。相比复工首日(2月10日)上升14%,浙电、粤电的耗煤量环比稳定上升,华东、华南复工趋势明显。
估计,经济发达地区的用电量在以往同期的60%到70%。
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点。
2月20日前,国泰君安策略团队携手汽车、新能源、通信、电子四大行业研究团队,围绕两大产业链中的各个细分领域,做了深度的企业复工调研和冲击测算。
结论是:
1、对于汽车和新能源行业,下游订单需求冲击较为明显,当前处于往年同期的40%-60%水平,员工返工情况整体低于往年同期的60%。
2、对于通信和电子行业,物流与产能冲击最严重,约为往年同期60%水平。此外,人力密集型的消费电子行业复工压力大,目前仅为往年的不到60%。
3、总体冲击可控,要靠后期复工和赶工,大幅弥补缺口。
在复苏过程中,还有一个关键问题,对基建和房地产的刺激是不是足够。
大举刺激房地产是不可能的。现在围绕着房地产的所有政策,不是为了保就业,保持经济稳定和地方财政稳定。
2月19日晚,央行发布了年第四季度《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,这份报告是早就开始写了,值得